正常鱘魚繁殖季節是春季4-5月份,為了避開鱘魚繁殖高峰,行業專項承擔單位之一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生物技術與育種研究室主任胡紅霞研究員團隊多年來致力于鱘魚反季節人工繁殖的研究,不斷完善反季節人工繁殖技術。2014年隨著氣溫一天天的升高,水溫也開始回暖,在完成春季正常生產季節的鱘魚人工繁殖后,從6月份開始進入鱘魚反季節人工繁殖-夏季繁殖。胡紅霞研究員帶領其團隊成員在房山區十渡鎮西河村國家級水產良種場暨北京水產所十渡鱘魚繁育基地進行鱘魚反季節人工繁殖。 在基地成員的積極配合下,到目前為止,結合養殖戶實際需求,指導完成了6月4-10日;6月16-20日,6月27-7月2日;7月8日-7月12日共四批夏季鱘魚人工繁殖和魚苗孵化工作。品種包括西伯利亞鱘、施氏鱘、達氏鰉、俄羅斯鱘四個純種以及西伯利亞鱘和施氏鱘的正反交雜交種,施氏鱘和鰉魚正反交雜交種,俄羅斯鱘與西伯利亞鱘雜交種,分批次生產的反季節各種鱘魚純種及雜交鱘苗種供應北京、貴州、湖北等地以及出口韓國。四批反季節人工繁殖數據統計數據表明,雌魚催產率超過76%,比往年夏季催產率(平均不足70%)有明顯提高。截至7月份反季節生產苗種240余萬尾,規模也超過去年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