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開縣多舉措打造冷水魚產業。一是深入調查、科學規劃。去年9月以來,縣主要領導李應蘭書記、縣政協陳政副主席、縣政府馬文森副縣長先后親自帶隊赴陜西漢中、湖南張家界(7.35, 0.04, 0.55%)、陜西城固考察學習冷水漁業。縣農委組織水產科技人員,并邀請市內外水產專家,成立了冷水漁業規劃編制小組,編制完成了《開縣冷水漁業發展規劃》。規劃到2017年底,我縣大鯢養殖規模達到60萬尾,年產量達到400噸,經濟總產值15億元以上。裂腹魚、鮭鱒魚年繁育苗種150萬尾,商品魚150噸,年產值1500萬元,經濟總產值2000萬元。
二是強化領導、明確責任。成立了開縣冷水漁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縣農委、縣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和有關鄉鎮的主要領導為成員,明確工作責任,強化領導、統籌、協調冷水漁業發展工作。
三是創新機制、加大扶持。一方面整合資金,加大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充分整合農綜、水務等基礎建設資金,加大冷水漁業基地配套設施建設,促進基礎設施的改善。另一方面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出臺了《開縣冷水漁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和《開縣冷水漁業扶持項目申報與驗收實施細則》。在規劃區內,親本引進每尾補貼1500—2000元,新進15公分以上大鯢幼苗每尾補貼100元,新建大鯢繁殖基地每m2補貼400元,新建商品鯢養殖池每m2補貼200元,新建裂腹魚(含鱘魚、鮭鱒魚等)商品魚養殖池每畝(10畝以上)補貼2000元,新建標準化流水養殖池每m2補貼100元。
四是積極宣傳、加強引導。充分利用春節前后大量在外務工創業人員返鄉之際,大力宣傳我縣冷水漁業發展政策,引導在外務工創業人員和本地農戶積極開展冷水漁業養殖。加強與鎮村社的協調、溝通,解決冷水漁業發展的建設用地問題,為業主入駐創造良好的投資氛圍。
五是技術指導,提升水平。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養殖技術的推廣,對養殖技術進行全面培訓;聘請西南大學水產專家進行技術講座,組織養殖戶到陜西、湖南、湖北進行考察、學習,提高整體養殖技術水平。
六是延伸鏈條,提高產值。一方面加快餌料魚基地建設。計劃在厚壩、竹溪建立大鯢餌料魚基地2000畝,解決餌料供應問題;一方面加大大鯢人工繁殖研究力度。成立了大鯢人工繁殖研究小組,致力于提高我縣大鯢人工繁殖產卵率、孵化率及成活率,解決大鯢苗種問題;一方面加快大鯢加工研發速度。以重慶第三軍醫大、西南大學為技術支撐,開發商品鯢高級營養食品,提取大鯢皮膚膠原蛋白,進行美容護膚品的深度開發研究,實現餌料、苗種、商品養殖、產品加工的一體化格局。
七是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進一步加強漁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行政執法力度,推進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規范大鯢馴養繁殖及經營利用許可證制度,嚴厲打擊電魚、炸魚、毒魚、偷魚等非法行為,為冷水魚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作者:雷登華來源: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