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距離省會南昌40公里,交通便利,通信便捷,全縣國土面積1377.49平方公里,人口14.6萬人,國土面積較小,人口較少。
靖安縣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既有豐富的山林和水電資源,還有風景優美的三爪侖國家示范森林公園、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潦河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娃娃魚之鄉”。
靖安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6.4%,空氣負離子含量高,森林資源豐富,有各種動植物資源,是南方天然的種子資源庫。全縣水域資源較為豐富,河流小溪縱橫交錯,山塘水庫星羅棋布,全縣水域面積8萬余畝,其中可養魚面積2.1萬畝。2011年,全縣已養殖面積2萬畝,水產品總量8600噸,水產養殖面積較小,養殖產量較低。
一、靖安縣發展冷水魚養殖的有利條件
1、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
靖安縣是南方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高,植被繁茂,水量充沛,溪流密布,水質清新,無任何污染,加上獨特的地理地貌,一定的海撥高度,形成了四季分明的氣候,而且水中礦物質含量又高,非常適宜冷水性魚類生長繁衍所需的生態條件要求。靖安縣委縣政府歷來重視生態資源的保護,始終把生態保護作為立縣之本,自然生態得到有效保護。
2、有品種資源的優勢
靖安縣是娃娃魚的故鄉,有娃娃魚、棘胸蛙等水產資源品種,其中有魚類7目13科62種,兩棲類2目7科11種,爬行類1目3科4種。另外,靖安縣從外地引進的適宜地方水產養殖品種10余種,其中以冷水性魚類如鱘魚、鱒魚(虹鱒和三文魚)養殖較為成功。
3、有技術優勢
歷年來,靖安縣非常重視漁業科學技術研究及技術引進推廣工作。1974年成立了靖安縣娃娃魚研究所,其先后承擔過江西省從“五五”計劃到“十一五”計劃科研項目多項并獲獎。其中在1996年至2000年期間,與南昌大學合作,成功地研究出一套有四個創新的國內領先的娃娃魚人工繁殖新技術(成果登記號為贛科鑒字[2000]第039號),在國內率先突破娃娃魚規模繁殖技術難關。在2002年至2006年期間,娃娃魚繁殖養殖技術又獲新成果,成果登記號為贛科鑒字[2006]第154號。目前正承擔國家星火計劃“大鯢人工繁養新技術產業化建設”科研項目。同時,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學院所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以及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分別從日本和北京引進了三文魚和鱘魚養殖技術,在當地養殖試驗成功后得到有效推廣。
4、有政策支持優勢
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高度重視漁業經濟發展,相關優惠政策接連出臺,為水產養殖生產發展提供了支持;另外,靖安縣政府非常重視冷水魚產業發展,尤其是娃娃魚產業的發展工作,高度重視娃娃魚自然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工作,要求做大做強娃娃魚產業。
二、靖安縣冷水魚養殖發展方興未艾,有所作為
1、主抓品種規模較大
靖安縣依托自然條件和品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娃娃魚和三文魚及鱘魚等冷水性魚類養殖。目前,娃娃魚養殖總投入達1億元,規模養殖企業15家,農戶200余戶,養殖規模5萬尾,年產值突破1億元;三文魚養殖規模15萬余尾,年產值近5000萬元。娃娃魚、三文魚等養殖規模還在擴大,帶動當地群眾發展養殖,在省內有特色;鱘魚養殖規模10000余尾,年產量100萬公斤,年產值近4000萬元,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2、水產養殖發展模式較好
靖安縣是國家森林示范公園,按照縣政府提出的“一產助推旅游、二產服從生態、三產激活全局”發展模式,把冷水魚養殖與旅游發展緊密結合,發展旅游休閑漁業。鱘魚養殖基地在金羅灣旅游景區,三文魚養殖基地在三爪侖景區,娃娃魚養殖已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的娃娃魚生態園,集娃娃魚養殖參觀,垂釣、采摘、住宿、餐飲、游樂、文化、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是靖安休閑漁業的特色精品。
3、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較快
靖安縣隨著冷水魚養殖快速發展,漁業合作經濟組織也較快發展。目前,全縣圍繞冷水魚主推品種養殖,成立了特種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3家,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5家,農民經紀人50余人,帶動農戶200余戶,形成了縣、鄉、村多層次組織網絡。另外,靖安縣正籌建江西潦河大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力爭使其成為上市公司。
三、靖安縣冷水魚養殖發展潛力猶在,大有可為
靖安縣冷水魚養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這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發展的潛力,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靖安縣冷水魚養殖發展必將大有可為。
1、養殖公司企業雖有較大發展,但數量和規模仍偏小,投資1千萬元的只有2家,難以充分發揮帶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作用。
2、主推品種雖有較大需求的市場,是朝陽品種,但對“品牌”意識仍較為模糊,“品牌”效益體會不深,認識不夠,“三品一標”仍是一片空白,市場競爭中,在“品牌”效益上是一大弱點。
3、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生產經營方式分散,且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比較松散,沒有龍頭企業和農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大多數農民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較弱。
4、產業體系不夠健全,冷水魚養殖的發展,對餌料保障供應,產品流通和銷售沒形成規范整體,生產銷售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強,加上山區農民外界信息閉塞,市場竟爭意識弱,抗風險能力差。
四、靖安縣冷水魚養殖發展任重道遠,大有作為
靖安縣冷水魚養殖已經進入了加快發展、提升層次和重點突破的階段,既任重道遠,又大有作為,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政策扶持,保障行業投入
靖安縣的冷水魚養殖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雖然在不斷加大。但當地政府要站在發展特色產業的戰略高度,積極加大對娃娃魚等冷水魚養殖的扶持力度,扎實開展招商引資、向上爭資、對內融資等工作。同時,在建設用地、用電、稅收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引導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全縣產業集群發展。
2、強化技術支撐
全縣水產技術推廣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技術服務指導,為發展冷水魚養殖提供強力的技術保障;要積極爭取省水產科研部門和省內外大專院校的支持,聯合開展技術培訓和科學研究;要進一步提升從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行業的科技含量;要通過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盡快將最新技術、最新品種推廣到千家萬戶,提升科技推廣實效。
3、樹立品牌
引導冷水魚專業合作社和公司企業打名優牌、生態牌、無公害牌,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充分發揮“品牌”效益,提高市場占有率。
4、打造亮點
靖安縣冷水養殖發展,要做好與旅游結合文章,因地制宜地發展休閑漁業,深挖魚文化,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景點,突出地方餐飲文化特色,吸引廣大游客,提升我縣冷水魚產業發展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我縣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5、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或引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強的龍頭企業。
6、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
支持、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創辦或領辦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培育扶持專業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7、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養殖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服務,提高龍頭企業的服務能力,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資、入技術、入勞動力等要素參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
靖安縣雖然是南方山區小縣,目前水產養殖面積不大、養殖產量不高,但有自然資源優勢、有地理交通優勢、有技術優勢、有政策支持優勢,靖安縣委縣政府提高認識、增加投入、創新特色、做大做強娃娃魚等冷水魚類養殖產業,努力實現小縣大作為的奮斗目標。(來源:中國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