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總結交流各地大水面生態漁業工作做法和經驗,分析當前我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謀劃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參與推動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和舉措,12月14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舉辦了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線上研討會,來自23個省(區、市)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相關工作負責同志和有關科研單位專家近60人參加活動,于秀娟副站長參加并講話。
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家壽研究員、上海海洋大學胡忠軍副教授分別作了《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現狀和策略》《大水面生態漁業典型案例》輔導報告。吉林、浙江、安徽、福建、四川和新疆等6省(區)參會代表作典型發言,介紹了本地區大水面生態漁業工作開展情況、典型模式和典型案例,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工作建議。

于秀娟副站長在講話中肯定了近年來各地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在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中所做的工作。她指出,自2019年農業農村部開始重視并啟動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以來,總站作為大水面生態漁業領導小組示范推廣組的組長單位,在做好集中調研、舉辦論壇、開展培訓和征集推廣典型模式案例的同時,推動各地水產技術推廣機構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特別是在為本地區編制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制定政策和出臺重要文件以及開展大水面增殖放流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并結合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開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典型技術模式的遴選和示范推廣工作,為大水面生態漁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于秀娟副站長分析了當前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一是資源和環境約束趨緊,退養壓力仍然存在;二是各地區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粗放式生產方式改觀不大;三是科技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湖一策、一庫一策落實還不到位;四是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還有待深化。
于秀娟副站長提出,希望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準確把握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形勢,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做好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有關工作,并將此項工作與即將印發的《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十四五”規劃》相銜接,結合各地的工作基礎與實際,做好以下7個方面工作。一是為主管部門提供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技術支撐與服務;二是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底數,掌握本地區湖庫資源情況及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情況;三是分析發展現狀,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四是開展典型案例和重點模式遴選和推介;五是做好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養護技術服務;六是廣泛開展宣傳,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七是加強與科研、教學、行業協會和大水面生產經營單位的溝通與合作,推動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