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才成長,離不開家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性格和一個人的為人處世。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家庭家教家風時,把“注重家庭”放在“三個注重”之首,并鮮明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這一重要論斷彰顯了我們黨一貫重視家庭建設的優良傳統,清晰指明了新時代推進家庭建設的重大意義與實踐要求。
無論是何時何地,有家的地方才是最好的歸宿。家不僅僅是身體的落腳點,更是心靈的港灣。家庭的組成日漸會形成一種屬于一個家庭和諧融洽的相處方式,這種相處方式日益影響著后面的每一代人,良好純正、勤儉樸素的家風將培育出勤儉樸素的后代。
家庭教育是家庭精神內核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可見,家庭在個體進行“社會人”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在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問題上,起到了基礎性甚至決定性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教育發端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承擔著啟蒙養正、明理成人的重擔。父母則是挑起這一重擔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教育,至今流傳著“愛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嚴。嚴,斯成也”的古訓,流傳著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等家庭教育的典故,流傳著《三字經》《弟子規》等有關家庭教育的國學著作。從現代教育分工來看,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三個方面。學校教育重在知識傳授,社會教育重在面向成人勞動者,而家庭教育則是人最初智慧啟蒙和文化開蒙的第一場所,并縱貫人的一生,持續不斷地起作用。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子女的示范教育,父母的價值觀、人生態度、生活習慣等為子女判斷是非、分辨對錯提供了重要參照,并在子女的整個人生中都將起到重要影響作用。可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也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關系著孩子的前途和未來。
家庭是國家的根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種將個人發展的需求與社會進步的訴求結合在一起的道德自覺,成為了“家國天下”的重要思想基礎。在新時代,家與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由此可見,在家與國的辯證統一關系上,家是構成國的基本因子,國是維護家的可靠屏障;家庭建設不僅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國家建設的邏輯起點和深厚基礎。
家風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的重要舉措。只有把家庭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才能將每一個個體納入國家治理的大格局中。在新時代,推動家庭治理更好地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中,從而實現宏觀上的國家治理與微觀上的家庭治理良性互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