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生態與環境學科的目標是面向國家與行業解決漁業生態環境問題的重大需求和國際漁業生態與環境技術領域的研究前沿,開發大水面生態增養殖技術模式與工程示范,深入探索漁業水域水生生物與環境的互作關系,發展漁業生態環境評價方法及修復技術,建立并完善漁業生態與環境的學科體系,成為我國本行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基地和自主創新平臺。
本學科在職科研人員9人,科研助理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學位4人。近5年來,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財政專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橫向技術服務類項目70余項,總到位經費2000多萬元;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出版專著3部,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論文15篇。
近三年,本學科的重點任務是針對國家和產業發展的需求,主要從關鍵漁業種類生境營造與種群重建技術、水生生物資源增殖與調控、湖泊定量捕撈策略與種群調節、關鍵魚類生境修復、漁業生態毒理學等方面為我國湖泊漁業持續利用與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供技術支撐。
主要研究方向:
1.大水面生態增養殖技術模式與工程示范,包括漁業資源增殖與養護、大水面水生生物群落結構調控、大水面生態增養殖模式及大水面生態漁業關鍵技術工程示范等;
2.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及生態環境修復關鍵技術,包括三北地區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基礎性監測、關鍵魚類生境修復技術、水質模擬與預警技術等;
3.漁業生物與環境互作機理研究,包括漁業水體典型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漁業生態毒理學、富營養化水體元素循環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