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聯合三支部全體黨員大會,集中觀看了廉政警示教育專題片《零容忍》第2集。片中講述了三個典型案例:第一個是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王富玉,他在1995年到2021年近30年的時間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財富4.5億元;第二個是甘肅省永登縣低保辦原主任趙永璉,濫用職權,把貪腐的黑手伸向困難群眾,先后向13名最困難的底層群眾索要錢財,行騙牟利計55萬余元,并將這些錢都輸在了麻將桌上;第三個是江蘇儀征14個基層糧站,通過虛假買賣等手段集體貪污騙取國家糧食補貼款。看了之后很受觸動,很受教育。主要有三個方面體會:
一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和自身的利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黨組織賦予的,是用于干事創業的“法寶”,不是為自己謀取私利的“神器”。片中的王富玉、趙永璉以及儀征糧站的干部們,恰恰是被私利蒙蔽了雙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缺失,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扭曲,背離了黨的宗旨,忘記了初心使命,置群眾利益、國家利益于不顧,濫用手中的權力,為滿足一己私欲瘋狂斂財,最終走上了不歸路。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是黨員干部心中的“定海神針”,只有“三觀”立定不動搖,才能在市場經濟千變萬化的各種誘惑中保持定力,保持一名共產黨員拒腐蝕、永不沾的清廉本色。
二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知法守法,敬畏法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拳出擊,肅貪反腐,取得了壓倒勢勝利。這期間,法律、紀律和制度的不斷完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的籠子起扎越緊,紀法的網絡越織越密。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不”一體推進的反腐敗基本方針,進一步強調要扎緊“不能腐”的籠子。可以說,制度的籠子讓許多干部面對誘惑望而卻步,讓他們的政治生命、人生事業和個人家庭獲得了救贖。然而,本片中王富玉等人,利令智昏,置黨紀國法于不顧,最終走向了腐敗的深淵,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法律的嚴懲。所以,黨員干部要敬畏法紀,學習法紀,做到知底線,守底線,維護法紀的尊嚴,守好心靈的凈土。
三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刀刃向內,修身養志。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黨員干部提出了“三嚴三實”的要求,其中一條就是要嚴以修身。修一個“金剛不壞之身”,才是“三不”一體推進中“不想腐”的根本內在動力,古人講的“物必自腐,而后蟲生”,就是從相反的角度說明這個道理。《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則說明了一個人對不義之財所應持有的態度。人無德不立,黨員領導干部無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把修身立德作為做人為官的第一準則,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積尺寸之功,立為官之德,踐初心之諾,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炫于五色之惑”。而修身又貴在一個“誠”字,“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而片中的王富玉,并沒有深刻理解“誠”字的要義,他一方面在貪來的別墅中附庸風雅,掛著標榜自己與民同樂的對聯,一方面卻毫無底線地瘋狂斂財,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兩面人”形象,完全喪失了對組織、對人民應有的忠誠與真誠。
一部《零容忍》反腐宣傳教育片,就象一面鏡子,它應該也能夠照進我們的靈魂,照見我們的初心,洗卻上面的灰塵,讓我們“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面向新時代,做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