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周二)上午10時,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回答了記者關于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相關問題。
Q:這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請問這次普查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何新的發現?
中國是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養殖種類極其繁多,在育種研究中進行了一些養殖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受條件所限,全國性系統性的種質資源普查確實還沒有開展過,這是第一次開展。而且,這次普查也僅限于養殖,大量野生資源可能還沒有涉及到。三年來,全國7萬多名普查人員進村莊、入場戶,上灘涂、下湖海,圓滿完成了普查各項任務,全面摸清了我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家底,并編印了《國家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名錄(2023年版)》和《國家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狀況報告》,成果應該說是非常豐富,體現在多個方面,歸納起來主要是實現了幾個首次查清。
一是首次查清了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底數。2013年,中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提出,我國水產養殖品種從過去的幾種增加到了200多種。這次普查,我們對312個重點種質資源進行了系統調查,對全國2780個縣級區域內的種質資源開展了“拉網式”普查,普查到的857個種質資源分為淡水魚、海水魚、蝦蟹、貝、藻,還有兩棲爬行、棘皮及其他類等8大種類,隸屬155個科,369個屬,643個物種,包括原種558個,品種209個,引進種90個。無論從種質資源數量、物種數量還是品種數量等方面,應該說都是世界第一。
二是首次查清了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區域的分布。普查顯示,總體上我國沿海省份種質資源分布數量高于內陸省份,南方的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廣東、浙江、廣西、福建四省區種質資源數量均超過了300個,其中廣東最多,達到了374個,種質資源數量的分布情況與我們各地現有水產養殖產量和產業情況基本保持一致,這也客觀反映了種質資源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個結論。我們也發現,吉林、山西、陜西、云南等傳統意義上的水產養殖小省,種質資源的數量也不少,均在百種以上。云南甚至達到了240種。湖南、湖北養殖產量均為貴州的10倍以上,但種質資源數量僅為貴州的1.5倍。這也說明,這些區域在水產養殖中還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三是首次查清了全國水產養殖主體的底數。我國水產養殖起步于池塘養殖模式,養殖地點也基本就在房前屋后。養殖主體就是家家戶戶,我們一直說水產養殖小散戶眾多,但是具體有多少,一直也是沒有精準掌握。這次普查,在查清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的同時,采用種質資源和種質資源所在地的主體單位同步調查的方式,一個一個地把養殖主體的地理坐標位置“摸”了出來,全國共調查到92萬家水產養殖主體,2萬余家水產苗種生產主體。這個說實話還是第一次這么精準地掌握。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水產養殖主體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數據,全國養殖主體和種質資源活體保種主體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為水產養殖監管和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的建設應該說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決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