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鄉村之聲今天繼續推出“一帶一路”特別策劃《農產品走出去》,關注我國農產品走出去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中國鄉村之聲記者許偉 東港臺記者寧靜)漁業生產是農業重要組成部分。記者近日了解到,2014年,我國的水產品貿易出口量達到284萬噸、出口額16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93%和9.36%。增長背后,水產品質量如何適應國際標準,仍然任重道遠。
盡管現在是黃渤海休漁期,遼寧丹東泰宏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里依然忙碌著。工人們把雜色蛤按出口標準規格分級,挑去死蛤和裂口蛤,然后運到烤制車間清洗,消毒,裝袋。這些水產品將會出口到日韓等國。
杜元春: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新加坡。
杜元春是遼寧丹東泰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事水產品加工出口生意多年。這些年,國內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增多,杜元春倍感壓力。
杜元春:從我們公司來講,銷售額是略有提高。我們企業這幾年的情況每年都有很好的遞增,但是這幾年發展很緩慢,有增的話也是緩慢增長。訂單壓力大,競爭大,以前可能拿到的訂單,現在同行的競爭,產品的替代,有很多。
近些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量在穩步提升。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的水產品貿易出口量達到284萬噸、出口額16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93%和9.36%。其中,墨魚魷魚、對蝦、貝類、羅非魚、鰻魚、蟹類等產品出口額占我國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66.8%。
雖然出口形勢向好的方向在發展,但來自各方的競爭壓力以及一些國際標準讓國內企業喘不過氣。中國水產城位于我國二類口岸、東南沿海著名漁港――石浦,是我國著名的水產品專業批發集散地。水產城市場副總季海東介紹,我國的水產品要出口國外,就要經得起檢驗,達到國際標準,而這讓不少企業吃了虧,因此國內水產品要想更好的走出去,加工企業還得下更大苦功。
水產城市場副總季海東:如果單純從貨品來看,優勢還是很大的。咱們國內主要是粗加工,而國外比較嚴格,造成我們有東西,但是賣不出去。這就像農家老太太,你這個雞蛋再好,他甚至要查到什么環節呢?雞都吃的什么,有沒有得過什么病,周圍養雞場有沒有雞瘟,什么的,一般小的企業很難。
壓力再大也要把水產品送出去,在水產城市場副總季海東看來,走出國門的水產品價格要比國內高至少一倍,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是能夠促進養殖戶增收的。
季海東:如果出口的話,價格會比較高。要看情況,海產品瞬息萬變,差價還是蠻大,至少1倍還是有的,要看保鮮程度,大小。
好在“一帶一路”給國內水產品出口企業帶來的發展契機。季海東介紹,作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寧波港即將跟舟山港合并,這將極大有利于國內水產品出口。
福建省是我國的水產品出口大省,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借“一帶一路”之機從“互聯網+”著手,成立了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交易所總經理左濤介紹,通過互聯網建起漁業交易平臺,能夠把水產品出口量提高5到10倍。
左濤:我們要依托一千萬閩商,掌握更多的資源,在海上絲綢之路這些國家,包括東盟以外的一些國家建立分中心,把海產品貿易做得更暢通些。用四到五年時間,把海產品交易的增量一半通過電子平臺來實現。同時把量做到現貨市場的5到10倍這個量,相當于全國一半的水產品交易量,我想還是有很大、很強的發展前途的。 (來源:中國鄉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