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中央“三農”決策部署,積極實行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推動水產養殖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努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加強頂層設計,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文件經國務院同意正式出臺
實現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2019年1月11日,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并圍繞加強科學布局、轉變養殖方式、改善養殖環境、強化生產監管、拓寬發展空間、加強政策支持及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意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當年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意見》專題發布會。按照國務院要求,出臺了部委分工方案,壓實屬地責任,各省級人民政府紛紛研究出臺落實方案,形成了地方政府、各部門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深入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二、穩定和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和養殖證制度,全面調優養殖生產布局、保障養殖漁民權益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和養殖證制度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基本制度,對于促進產業規范有序發展、保障養殖生產空間、保護養殖生產者合法權益至關重要。“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啟動新一輪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工作,依法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合理安排產業發展空間,指導各地加快推進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工作,定期通報各地工作進展。“十三五”以來,各地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和養殖證核發工作步伐明顯加快,目前,全國已有6個省級、257個地市級和1544個縣級人民政府頒布實施本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核發《水域灘涂養殖證》達12.2萬本,確權登記水域、灘涂面積約422.4萬公頃,為穩定漁業基本養殖水域發展空間、保障養殖漁民合法權益、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生態健康養殖全面推進,水產養殖業加速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通過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革新養殖生產模式,大力推廣工廠化和池塘循環水養殖、海水立體養殖、大水面生態增養殖等健康養殖技術。特別是積極拓展養殖生產空間,支持發展深遠海養殖,推動“深藍1號”“德海1號”等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800多萬畝;因地制宜開展鹽堿水生態養殖,養殖面積超過100萬畝,成為新的養殖增長點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持續組織開展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共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5468家、健康養殖示范縣49個。啟動實施水產綠色養殖“五大行動”,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提升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水平。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突出漁業生態修復作用,大力推廣“以漁凈水、貝藻固碳”,水產養殖業碳匯功能日益突出。
四、加強種業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不斷完善以國家遺傳育種中心、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各級地方良種場及良種繁育基地組成的水產原良種生產體系,現代漁業種業體系基本形成。發布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中國水產種業發展報告(1949-2019)》,從管理體制機制、制度建設、科研學術、推廣應用、產業發展等方面全景式展示七十年來水產種業發展成效。壯大水產種業體系,培育了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創建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86家。推動新品種選育,嚴格新品種審定,依法審定新品種達229個。組織相關水產科研院校和育種企業開展南美白對蝦聯合育種,促進政產學研用一體發展。
五、強化防疫檢疫,增強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十三五”期間,加強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開展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累計監測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樣品2.4萬余個,未發生區域性重大水生動物疫情。連續發布年度《中國水生動物衛生狀況報告》和《水產養殖動植物病情月報》,組織開展鮭鱒魚等寄生蟲監測和重大疫病風險評估,不斷提升重大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自2017年在江蘇啟動試點后逐步推進,2020年已在全國全面實施,各地已確認漁業官方獸醫3700余名,完善檢疫電子出證系統,加強水產苗種檢疫培訓和執法監督。有效運用并完善“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不斷提升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服務水平。
六、嚴格用藥監管,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堅持產管并重、嚴字當頭,“十三五”期間不斷完善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監測范圍擴展到全國34個省(區、市),監測指標增加到10項,監測品種擴大到28種。組織開展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專項整治行動,對違法用藥涉案企業和養殖戶堅決依法查處,五年共抽檢樣品2.5萬余個,總體合格率99.5%,已連續八年保持在99%以上,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開展水產養殖用獸藥及其他投入品安全隱患排查,抽檢樣品2328個,風險物質檢出率為18%,初步掌握了投入品質量安全現狀和安全隱患。持續強化輿情監測與應急處置,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監測系統,做到早發現、早核實、早應對,有效應對了“即墨海參養殖添加敵敵畏”“水產品是新冠肺炎病毒中間宿主”等重大輿情事件,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