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軾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水產種業水平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以大型專業育種公司為主體,進行育繁推全產業鏈科技創新發展
我國水產種業近年來取得長足進步,全國共有各類水產種業企業1.9萬余家,年產值658億元,有效提供了魚、蝦、蟹、貝、藻、兩棲爬行和棘皮動物等200余種苗種,能基本滿足養殖用種需要,有力推動了我國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壯大,保種、育種、測試、繁育、推廣等體系初步建立,具備了一定品種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水產良種覆蓋率低、水產種業大而不強、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完善等。我國水產種業體系仍以公益性科研教學單位為主,技術力量較為分散,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企業主體、市場導向、資本紐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結合模式處于探索階段,企業的領軍型人才缺乏,人才培養和流動的政策不夠靈活。我部正在牽頭組織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對促進種業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重點扶持優勢企業發展和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整合資源,打造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國際競爭力的航母型領軍企業。支持企業立足特殊資源、特色品種、獨特模式,形成差別化競爭優勢。引導企業在品種測試、分子檢測、制種加工等環節開展社會化服務,培育專業化平臺企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種業科企合作,支持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牽頭承擔國家和省級科研攻關任務,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落實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政策,鼓勵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吸納創新人才。將創新型種業企業納入國家企業研發統計調查制度,按規定落實創新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下一步,我部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種業的決策部署,鼓勵“育繁推一體化”水產種業龍頭企業發展,推動其開展品種研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推動水產種業集聚發展。
二、關于提升新品種培育能力,完善主養品種選育體系
我國已發掘、馴化和培育了一大批水產種質資源,累計自主培育水產新品種199個,有力保障了我國水產品有效供給。近年來,受內外部環境變化的疊加影響,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仍存在喪失風險加大、保護責任主體不清、資源家底不明等問題,水產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對于新品種培育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要求開展水產等農業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加快查清農業種質資源家底,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特色地方品種收集力度,確保資源不喪失。我部發布《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農發〔2021〕1號),提出了要啟動全國畜禽水產種質資源調查,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建好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農種發〔2021〕1號)規定,自2021年起,利用3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我國農作物、畜禽和水產種質資源家底。我部組織的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已經完成了實施方案制定和啟動,預計今年完成基本情況普查和大宗養殖種的系統調查,明年完成特色養殖種的系統調查工作,為我國的育種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育種科技創新方面,我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啟動實施引進種種質自主創制,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聯合有關科研單位和企業揭榜掛帥,按照產業化創新模式集中攻關。二是加強水產種業基礎性研究,加快實施水產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以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依托,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資源挖掘與創新利用研究,深化重要經濟性狀形成機制、群體協同進化規律、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多樣性等研究,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育種技術為主攻方向,融合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全基因組選擇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進生物育種向精準化、高效化、智能化發展。三是深入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作物和畜禽水產育種相關重點專項,重點開展育種遺傳基礎、分子育種技術等前沿性公益性研究。下一步,我部將在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時統籌考慮,編制實施現代種業體系相關規劃,加快建立健全覆蓋范圍更廣、支持力度更大的水產種業政策支持體系。
三、關于進一步加強苗種生產管理,規范市場
漁業法確立了種質資源保護、新品種審定推廣、苗種生產許可和進出口管理等制度,我部出臺的《水產苗種管理辦法》以及相關規范文件,對苗種的生產進行規范化管理和質量監管。指導地方依法加強對種質資源保護、苗種生產等環節管理,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市場秩序逐步規范。一是優化水產新品種審定規則,遴選出更多優質、高產、多抗的突破性新品種,健全新品種測試、保護、退出等機制。二是加強種業監督執法,規范苗種生產經營和進出口審批,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生產和逃避檢疫等違法行為。三是修訂完善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資格條件,制定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品種名錄和產業布局規范,對86家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實行動態管理。以魚、蝦、蟹、貝、藻、參為重點,持續推進一批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建設,完善保種、育種、繁種等基礎設施條件,實現原良種繁育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開展安全高效良種保種研究,提高水產原良種親本供種保障能力。四是加強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和苗種擴繁基地建設,各地立足資源稟賦條件和市場需求,擴大優良品種生產能力。良種擴繁生產能力提升方面,構建種質性能可控、系譜信息可追溯的規模化配種技術和工藝體系,建立現代化的科學、高效、低成本的制種方法。開展主要水產養殖生物良種規模化生產與高效繁育技術研究,建立飼料、水質、設施和生態系統可控的良種繁育和配套養殖技術工藝,制定健康種苗繁育、種苗質量檢測和種業信息化等方面的標準,進行規模化應用示范。下一步,我部將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推進打好水產種業翻身仗的實施方案落實,在水產苗種管理和市場監管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進水產苗種產業高質量發展。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010-59192993
農業農村部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