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類基因組學與基因編輯創新團隊開展的“鯉剩余采食量性狀遺傳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Multi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revealed genetic basis of residual feed intake trait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發表于JCR1區期刊《Aquaculture》。
提高魚類飼料利用率對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剩余采食量(RFI)是評價飼料利用率的重要指標,具有較高的遺傳力。本研究以鯉養殖的重要品種松浦鏡鯉(Cyprinus carpio L.)為對象,從表型、生理、生化和轉錄組學多角度評估了其RFI指標。結果表明,RFI僅與平均日采食量(ADFI)相關,低RFI組(LRFI)不僅在生理生化方面優于高RFI組(HRFI),而且在基因表達水平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差異。LRFI腸絨毛高度顯著高于HRFI,LRFI組前腸隱窩深度顯著低于HRFI組;LRFI組腸道3種消化酶(TRY、LPS和AMS)活性均顯著高于HRFI組。通過轉錄組數據分析和qRT-PCR驗證,鑒定出了10個與RFI性狀密切相關、且在LRFI和HRFI組顯著差異表達的基因。
該研究為通過基因操作遺傳改良RFI性狀以及高效飼料利用率種質的創制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和國家漁業種質資源基礎設施等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