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所“魚類種質資源團隊”的科技人員歷經4年的池塘培育和科技攻關,于2019年6月上旬在所屬呼蘭試驗站,通過對野生擬赤梢魚F1代強化培育、性腺發育觀察、催產藥物選擇、制定受精卵孵化方案和模擬自然生態條件,成功獲得受精卵5萬多粒,培育2-3cm幼魚3萬多尾,這標志著擬赤梢魚的全人工繁殖首次在國內得以實現。

擬赤梢魚是黑龍江流域土著名優魚類,即“三花五羅”中的“雅羅”,作為我國僅有的一種擬赤梢屬魚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和過渡捕撈等人為因素,野生資源急劇下降已接近枯竭。為了保護和開發這一珍稀名優魚類資源,黑龍江所2016年收集野生親魚完成了人工繁殖,現已育成5齡親魚800多尾。
本次擬赤梢魚全人工繁殖的成功,為苗種規模化生產奠定了種質資源和技術基礎。其重要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對名優水產品的需求、減輕自然資源供給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生產質優、量足的大規格苗種開展增殖放流,以期實現資源修復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