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張顯良會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鄧偉副院長、遼寧省農科院炳旭文副院長、大連海洋大學研究生院常亞青院長、遼寧淡水漁業研究院閆有利副院長組成專家團,應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邀請至寬甸水產試驗站考察指導。黑龍江所王玉梅書記、鄭先虎副所長、王炳謙研究員陪同現場考察指導。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水產業發展目標已經從單純的高產向高效、綠色、優質轉變,培育高效、抗病、優質性狀的新品種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由于抗病、優質等性狀遺傳機制比較復雜、選育目標無法直觀測定,尚無對其系統選育的新品種的審定,新品種的培育和申報缺乏經驗和指導,因此黑龍江所鯉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邀請專家團對培育的“抗病鯉”和“優質鯉”新品種進行現場考察指導。

專家團首先參觀了寬甸水產試驗站魚苗生產培育車間,查看了親魚、正在孵化的抗病鏡鯉、以及抗病鯉水花,并對繁育過程和相關的設備進行了詳細了解。隨后,本團隊賈智英研究員和李池陶副研究員分別對抗病鏡鯉、優質鯉的選育目標、選育技術路線、選育基礎群的構建、選育世代群體的建立、生產性對比試驗等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現場專家就鯉的“抗病”、“優質”兩個新品種的選育基礎群的選擇及構建、世代群體的選育過程及性狀遺傳機制提出寶貴意見,認為“抗病”和“優質”兩個性狀新品種的選育對我國水產業的高效、綠色、優質的發展有重要推進作用。同時對“抗病、優質”兩個新品種性狀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認為“抗病、優質”兩個新品種均達到了新品種申報水平,建議均可申報新品種。
本次現場考察為“抗病”和“優質”新品種的培育及申報提供了寶貴建議,將指導今后鯉新品種的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