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龍江所王繼隆等人開展的“采用耳石微化學分析技術研究大麻哈魚的生活史及不同地理種群的鑒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The life history and populations of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in China: An otolith isotopic investigation”發表在《Applied Geochemistry》期刊上(IF=2.903,https://doi.org/10.1016/j.apgeochem.2021.104903.)
大麻哈魚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目前無法獲取海洋生活階段樣本,耳石微化學分析技術為大麻哈魚生境履歷等生活史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利用耳石微取樣技術獲取大麻哈魚在特定時期形成的耳石樣品,然后進行碳、氧穩定同位素的分析,反演大麻哈魚在各歷史時期的棲息環境溫度以及食物來源等信息。基于此分析方法揭示大麻哈魚的關鍵生活史特征,并根據其棲息環境的差異,將不同地理種群間個體進行有效辨別。其中,碳穩定同位素在大麻哈魚淡水和海水生活階段存在顯著差異,揭示其食物來源和水環境中的DIC(溶解無機碳)不同;耳石核心區域氧穩定同位素在大麻哈魚黑龍江群體和圖們江群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反映其早期淡水孵化環境(棲息河流)溫度條件的不同。

本研究中耳石微取樣和微化學分析技術是首次應用于大麻哈魚生活史研究,為魚類棲息環境特征及生態習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和良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