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受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承辦的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啟動會在青海西寧召開。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技術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副處長王書,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玉梅,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漁業主管部門、水產技術推廣部門主管領導及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淡水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專家等50余人參加了啟動會。會議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科研處處長李紹戊主持。

楊林副廳長在致辭中表示,水產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資源。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摸清家底和種質資源發展變化趨勢,完善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對于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保護水產種質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水科院王書副處長系統介紹了本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的主體內容,并從本次調查工作的基本框架和邏輯關系、中央與地方聯動機制、物種對象內容調整、系統調查對象機構確定與核實、不同物種調查地點分配、組織協調機制及后續工作銜接等方面進行了細致解讀。西北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組長王玉梅、青藏高原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組長馬波結合前期調查結果,分別從調查種類、調查范圍、重點任務、計劃進度和組織實施保障等方面匯報了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實施方案。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漁業主管部門領導分別就各省種質資源調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交流。調查組專家對調查物種、調查范圍、技術標準、組織實施保障和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劉英杰副院長在講話中指出,西北和青藏高原豐富的自然水域資源孕育著獨特的魚類種群,因此在西北和青藏高原區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既是落實中央打贏農業種業翻身仗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他強調,要進一步核實調查主體和調查對象,明確“中央”和“地方”的工作關系,完善實施方案和工作機制。各省、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制定地方的實施方案,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在調查種類和覆蓋范圍等方面與中央進行結構性互補,在調查方法、技術標準與規范、數據核查與匯交等方面與國家層面的工作進行有效銜接,最終實現國家與地方資源的有效共享。

為深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調查的通知》(農種發〔2021〕1號)和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啟動會精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承擔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計劃在2021—2023年對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及主要性狀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重點開展5個大宗淡水養殖品種和20個地方特色品種的種質調查和種質測定,完成45個以上水產養殖場的調查工作。本次啟動會的順利召開,為西北和青藏高原區淡水養殖種質資源調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