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鹽堿水域養殖品種開發與利用科技創新團隊趙志剛、羅亮等人開展的“施氏鱘個體生態學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isozyme and Hsp70 levels of the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at two acclimation temperatures”發表在JCR 1區雜志《Aquaculture》(IF:4.242)(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1.737743)。
溫度變化是水產動物在養殖過程中經常面臨的環境脅迫因子。該研究分別在高溫馴化和低溫馴化條件下,從熱休克蛋白Hsp70相對表達量變化、同工酶酶譜表達及活性變化等層面揭示了施氏鱘在變溫環境下的生理學響應機制。該研究豐富了鱘科魚類個體生態學基礎理論,對其養殖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圖1 不同變溫條件下施氏鱘肌肉Hsp70蛋白相對表達量 圖2 不同變溫條件下施氏鱘肌肉同工酶酶譜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