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黑龍江所等單位完成的“湖泊重要經濟魚類繁殖保護技術”“湖泊重要魚類生境營造技術”“湖泊水生生物資源增殖與調控技術”“湖泊定量捕撈策略與種群調節關鍵技術”4項成果通過了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的成果評價。成果評價會采用線上方式召開,評價專家組由華中農業大學謝從新教授、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張旭彬站長、東北農業大學韓英教授、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梁銀銓研究員、大連海洋大學趙文教授組成。

“湖泊重要經濟魚類繁殖保護技術”針對湖泊水域重要經濟魚類,制定了有利于湖泊魚類自然增殖的水資源調度方案,構建了基于水位控制的產卵場保障技術;評估了典型污染物及其互作效應對魚類胚胎發育的影響;研發了鑒別鯉、鯽和鯉鯽間雜交魚的分子標記技術,實現了鯉、鯽和鯉鯽間雜交魚的高效、快速、準確檢測。在吉林查干湖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推廣應用,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評價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湖泊重要魚類生境營造技術”集成無排放綠色纖維分離技術、木素重組和模塑成型技術,發明了一種環境友好型生態魚礁,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與清潔生產;采用多種經濟、優質和環保的人工魚巢基質材料,研發了一套多層次模塊化人工魚巢增殖裝置,構建了適合湖泊集固岸、附卵、孵化、避敵、覓食于一體的人工魚巢;構建了魚類早期資源監測、分子生物學鑒定、水聲學評估為主體的綜合評估體系。在吉林查干湖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推廣應用,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評價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湖泊水生生物資源增殖與調控技術”研發了有助于水環境控制和漁業增收的濾食性水生生物組合增殖技術,為生態漁業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研發了基于濾食性雙殼類+沉水植物組合增殖的生物操縱技術,有助于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控制;集成和優化了大銀魚人工繁育、種群增殖和種群控制等增養殖關鍵技術,實現了大銀魚增產和種群控制。在吉林查干湖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推廣應用,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評價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湖泊定量捕撈策略與種群調節關鍵技術”構建大銀魚定量捕撈動態模型,優化了大銀魚捕撈策略和種群控制技術;研發鰱、鳙種群巨網捕撈技術,通過鰱、鳙群體增殖補充和剩余群體捕撈移除實現了種群結構調整和控制;應用聲學遙感,分析湖泊重要經濟魚類漁場分布、種群結構、資源動態等特征,精準預測可捕資源量及漁場變動趨勢,研發出湖泊重要經濟魚類種群定量捕撈技術。在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吉林查干湖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推廣應用,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評價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以上成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湖泊生態增養殖技術與模式”項目“湖泊漁業生境營造、資源增殖與定量捕撈關鍵技術”(2019YFD0900602)課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