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漁業生態環境研究室黃曉麗、霍堂斌等人開展的“抗生素污染修復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由天然物質介導合成的生物炭負載納米級零價鐵增強了催化過程的性能。相關研究成果“Natural substance-mediated synthesis for biochar-suppor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enhanc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tic process”發表于《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IF=7.8,https://doi.org/10.1016/j.mtsust.2023.100461)。

納米零價鐵作為多相催化劑越來越受到關注,但聚集、氧化或鐵浸出等問題限制了其應用,而適合的分散劑和載體可能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天然物質及其廢物已被研究作為潛在的分散劑和載體。本研究利用天然物質作為分散劑和穩定劑,以白樺茸殘渣生物炭為載體,首次合成了納米零價鐵復合物(B-nZVI-BC)。X射線衍射和電子自旋共振研究證實,天然提取物可防止nZVI的團聚和氧化,并促進羥基自由基的產生。B-nZVI-BC表現出比傳統nZVI更好的抗氧化性能,B-nZVI-BC/H2O2體系在降解水中抗生素方面表現良好。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2102855)、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業務費專項(No.HSY202102M)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No. 2021MD703899)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