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至4月18日,由紀鋒研究員、馬波研究員、王鵬主任等15人組成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環境科考隊深入至西藏東南地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拉開了農業部財政專項“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2018年度春季野外科學考查工作的序幕。
科考隊全體不畏高寒缺氧的自然氣候條件、克服地理環境惡劣等重重困難,歷經近一個月艱苦而細致的調查和研究,取得了大峽谷地區魚類區系組成的第一手資料。同時,本次野外調查,再次采集到了曾于2015年和2017年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墨脫區域調查時發現的3個尚未被記錄和描述的魚類疑似新物種,證實他們在雅魯藏布江下游的確真實存在。
科考隊通過樣本采集、形態比對、生物解剖、DNA分子鑒別及資料查新等工作,最終確定該3種魚類疑似新物種分別屬于墨頭魚屬、裂腹魚屬和鰋鮡屬,且保持相對穩定的資源群體和獨特的生活習性。這一發現在生態系統和物種進化方面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保護意義。此外,科考隊確認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以上中游發現的黃斑褶鮡,是目前唯一一個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都有分布的種類;在波密地區采集到的扁頭鮡是近30年來在該區域的再次發現。這些發現及信息,都為開展雅魯藏布江的魚類物種多樣性、魚類區系演化及高原地質變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和依據。
本次科考成果不僅為藏東南地區魚類區系組成增加了新的種類信息,填補了該地區魚類研究的歷史空白,也成為近年來黑龍江所在西藏魚類調查中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必將為西藏地區魚類資源保護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資料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