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聯合院屬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珠江水產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大學等13家科研院所、高等學校、水產技術推廣站、海關等共同調研編制完成的“養殖鮭鱒魚寄生蟲調查與監測”農業財政專項建議(以下簡稱“寄生蟲專項”)在北京通過專家論證。

專家論證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召開,來自青島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暨南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共同組成了論證專家組,組長由青島農業大學的聶品研究員擔任,中國海洋大學的林洪教授任副組長。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李書民副局長、農業農村部財務司預算處于澤副處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崔利鋒院長、崔國輝副院長、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李清處長、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金星所長和王玉梅書記及項目建議單位主要領導和專家共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杰副院長主持。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盧彤巖研究員代表專項建議組從“寄生蟲專項”立項的背景和意義、現狀分析、重點任務、預期目標、經費預算等方面向專家組作詳細匯報。
建議組通過細致的工作調研認為,我國鮭鱒魚養殖業經過60的發展,已進入快速、規模化發展階段。為有效防止寄生蟲感染對水產養殖業造成的重大的損失,保護水產品質量安全和養殖環境安全,保障全國鮭鱒魚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亟需開展寄生蟲調查和監測工作。
本專項的調查范圍設定為青海、甘肅、新疆、云南、遼寧、四川等17個省份的鮭鱒魚主產區,覆蓋網箱、池塘及工廠化養殖等生產模式。擬重點開展魚類寄生蟲調查、食源性寄生蟲篩查,查明我國多種養殖模式下鮭鱒魚寄生蟲現狀、養殖生產單位安全生產保障情況,建立鮭鱒魚寄生蟲監測預警體系,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維護公眾消費安全,促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專項的實施,加快魚類寄生蟲學科的發展與人才培養步伐,為行業主管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經質詢和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寄生蟲專項”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建議組統籌聯合全國病害防控和魚類寄生蟲研究各單位的優勢力量,以集中查明寄生蟲物種多樣性、闡明重要寄生蟲病流行規律、分析食源性寄生蟲種類和感染情況和不同養殖環境和養殖模式下感染風險因子,可為鮭鱒魚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寄生蟲專項”目標明確、內容設計完整、構架合理,方案可行。專家組建議盡快立項實施。
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李書民副局長在總結本次會議時重點指出:我國鮭鱒魚養殖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但在重視鮭鱒魚產業規模和產量的同時,更要把食品安全及環境安全提上重要日程,同時也要關注西藏地區及新興養殖模式下鮭鱒魚病害的綜合防控。他希望項目組盡快完善實施方案并爭取早日實施,為行業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