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部署,通過支持當地漁業產業結構升級,助力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實現快速脫貧目標,6月13日,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按照與烏蘭察布市水產總站簽訂的《戰略科技合作協議》,組織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鯉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開展漁業科技扶貧增送苗種活動,聯合呼和浩特綜合試驗站共同向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10余戶水產養殖戶贈送大鱗鲃、長豐鰱、鳙魚、草魚、福瑞鯉2號、津新鯉2號、異育銀鯽中科3號等夏花魚種100萬尾,涉水面積9080畝。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內蒙古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烏蘭察布市漁政管理站及市、縣兩級漁政執法人員代表,興和縣水產養殖戶代表,共計6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針對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存在的漁業基礎設施薄弱、漁技人員水平不高、魚類養殖品種單一、漁業整體經濟效益偏低的現狀,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鯉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聯合呼和浩特綜合試驗站制定了詳細的科技扶貧工作方案。自2016年以來,通過開展水產科技培訓、組織實地考察調研、制定漁業產業發展規劃和優質水產品苗種贈送等工作,不斷提高該地區漁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水平,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加強相互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扶貧合作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扶貧效果。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鯉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代表在此次活動中表示,黑龍江所將持續圍繞產業和科技扶貧需求,推動項目、人才、成果、平臺等優勢資源向貧困地區集聚,通過科技幫扶實現貧困地區漁業從“輸血”到“造血”轉變,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助力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