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黑龍江省新冠疫情防控整體戰不斷取得勝利和黑龍江所全面復工復產工作逐漸趨于正常化,落實年初制定的科技幫扶大興安嶺南麓片區脫貧攻堅方案各項措施的條件已經具備。6月5日,由黑龍江所免費贈送的600萬尾易捕鯉魚苗、10萬尾耐鹽堿大鱗鲃苗種、2萬尾耐鹽堿雅龍魚苗種分別送抵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孫東文養殖場、寧姜鄉雄壯村、新江村兩處稻田種植合作社。黑龍江省漁業漁政局副局長王彥寧、黑龍江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陳惠研究員,副處長張永泉副研究員,泰來縣政協副主席王繼業、泰來縣水產總站站長王亞男等省、所、地領導和黑龍江水產養殖研究室主任、大鱗鲃項目組組長徐偉研究員,項目組成員趙志剛博士,雅龍魚項目組成員張立民助理研究員等參加了贈送活動。

為保證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在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4月,陳惠處長、鹽堿魚類研究領域專家梁利群研究員等就曾克服多重困難、冒著疫情風險到大興安嶺南麓片區各貧困區進行實地踏察,并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養殖基礎,制定了以名特優新養殖品養殖、鹽堿魚類綜合開發利用、稻魚綜合種養為主要方式的產業幫扶方案,明確了幫助貧困地區發展漁業產業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的思路,推動泰來縣通過漁業提質增效、減量增收帶動脫貧致富,同時還要保護自然生態,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瞄準長遠,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下一步,黑龍江所各項目組的專家和成員將通過視頻、電話、現場等多種形式進行養殖技術指導,解決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當地貧困戶的養殖技術水平,確保發放的魚苗給貧困戶帶來效益,讓漁業科技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