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大力支持下,近日,由黑龍江所和大慶連環湖漁業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鹽堿水漁業綠色養殖科技示范基地”啟動儀式在大慶市連環湖舉行。黑龍江省漁業漁政局副局長王彥寧,黑龍江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陳惠、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委常委李明、縣水產總站、連環湖漁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和黑龍江所部分科技人員參加了啟動儀式,儀式由陳惠處長主持。

黑龍江省漁業漁政局副局長王彥寧在儀式上指出,“鹽堿水漁業綠色養殖科技示范基地”是所地企三方合作的新模式,既能改善鹽堿地區脆弱生態環境,又可增加經濟效益,為全省鹽堿地治理改造和開發利用走出一條新路,必將成為鹽堿生態化治理的典范。黑龍江省漁業漁政局和杜蒙縣政府要充分發揮好溝通協調作用,支持和推動基地的科技成果轉化示范效能,提升鹽堿水漁業綠色養殖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水平。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黑龍江所鹽堿魚類專家徐偉研究員在發言時指出,在鹽堿地區開展漁農綜合種養,可將鹽堿從土壤運移至養殖池塘或養殖水域,有效緩解土地的次生鹽堿化及其程度,充分利用無法耕作的低洼鹽堿地資源,逐步實現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黑龍江省現有低洼鹽堿水域約500多萬畝,主要分布在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區。其中位于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連環湖漁業有限公司生產水域總面積達到83萬畝,共由18個相連的湖泊組成,是東北地區典型的碳酸鹽型鹽堿水體,具有高堿度、高pH值等特點,適宜開展耐高鹽堿的大鱗鲃、鱖魚等魚類增養殖,是開展鹽堿水域生態研究的理想實驗基地。近年來,黑龍江所通過開展耐鹽堿魚類生理機理、魚類生物消堿等研究與品種開發、漁農種養生態治理與鹽堿水漁業綠色養殖中試等工作,先后培育出了耐鹽堿魚類大鱗鲃、瓦氏雅羅魚、花鱸等新品種,有效推動了不可利用廢棄高鹽堿水和低產鹽堿地資源的利用與鹽堿水漁業綠色養殖的科技含量,促進了地方漁業經濟的發展。
“鹽堿水漁業綠色養殖科技示范基地”依托黑龍江所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項目“鹽堿水域生態工程化養殖技術與模式”,全面落實《黑龍江省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實施方案》關于“示范推廣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模式”重點任務,開展高堿水特色魚類池塘養殖,低堿水大宗魚類池塘-泡沼接力養殖,濕地葦塘河蟹生態養殖,以及“洗鹽消堿”循環水漁農異位種養等科研推廣和示范,全方位進行漁農(牧草)綜合利用示范探索經驗,實現黑龍江綠洲漁業發展既定目標,并為下一步籌建“鹽堿漁業綜合試驗中心(大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