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0日,幾十年不遇的大雪侵襲黑龍江省全境,哈爾濱地區的降雪更是達到了24小時暴雪紅色預警級別。在黑龍江所呼蘭試驗場,160多畝剛剛封冰不到10cm的越冬池塘上,積雪厚度達到400mm以上。大雪覆蓋整個冰面,水雪交融化作烏冰,最令人恐懼的魚類越冬安全大敵—“雪封泡”已經既成事實,如何快速應對以確保越冬試驗魚類的安全更是迫在眉睫。
黑龍江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備案,安委會辦公室、成果轉化處和呼蘭試驗場領導班子經過緊急討論,決定立即組織開展“破冰重塑”,并制定工作方案。由呼蘭試驗場場長曹頂臣同志任現場總指揮,部署大型機械設備開赴現場,組織場內職工開動部分增氧設備應急,通知各在場課題組組成人員做好上冰作業準備工作。21日早,曹頂臣場長組織召開全體人員安全破冰操作規范會議,發放救生衣、冰爪等作業工具,并與成果轉化處處長陳惠實地踏察作業區域。22日晨,呼蘭試驗場全體職工及各課題組成員頂風冒雪,全面展開破冰重塑工作,以盡早恢復越冬池塘的明冰狀態。
割冰作業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當成噸重的巨大浮冰被切割下來后,單靠人力無法將其從水中拉到岸上,只能將浮冰推至冰岸下面。但巨大的浮冰在浮力作用下,也很難通過人站在冰岸上的壓力將其下壓至冰岸下方并移動。關鍵時刻,有著40年工齡的高級技師吳學農、技師吳學工、技師王海等縱身跳到浮冰上,用“冰穿”將巨冰分割成小塊,兩側用鐵鉤槍推拉浮冰移動。站在浮冰上靠身體的重量壓制冰頭,使其前端位于冰岸的下方,隨著冰塊向冰岸下方運動時人在浮冰上作反向運動,直到冰塊末端全部置于冰岸下面之前人再跳上岸。整個過程要求反應要快、動作精準,稍有遲疑就有人員落水的危險。
光滑的冰面讓人站立都很困難更何況是要發力進行作業。大家只能是同心協力、相互扶持,保證踩冰鉤冰一氣呵成。在這次抗擊雪災自救攻堅戰中,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沖鋒在前,起到了先鋒帶頭作用。場長曹頂臣一個人每天連續操作破冰機、鐵鉤槍4個多小時,累到兩個胳膊幾乎抬不起來;高級技師吳學農、技師吳學工、技師王海三兄弟始終堅守在最危險的浮冰上作業;共產黨員孫志鵬、何立川,工人張秋軍、李晨宇等主動交替操作破冰機、鐵鉤槍;有4、5名同志因摔倒造成了肌肉拉傷,但他們仍輕傷不下火線……。
冰涼的北風,吹不散的是水產人對自己事業的熱情;惡劣的環境,嚇不倒的是水產人齊心協力保安全的意志。經過6天的連續奮戰,至28日下午,共重塑冰面2萬平方米,切割冰面平均厚度15cm以上,保證了越冬魚類安然無恙。
災害面前,呼蘭場干部職工和課題組成員發揚不忘初心、艱苦拼搏的精神,憑借智慧和勇氣、拼搏和無畏、團結和協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本次破冰重塑工作,圓滿完成抗擊災害的任務,他們不僅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也表現出了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為全所職工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