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鯉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賈智英研究員、李池陶副研究員在鯉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石連玉研究員帶領下,前往我國鯉主養區四川、陜西、河南三省開展鯉養殖調研。

本次調研主要以實地走訪和調查表的形式對四川省綿竹、旌陽,陜西省臨潼、黃河灘,河南省洛陽、滎陽、商丘等地區鯉的養殖品種、養殖類型、養殖模式和養殖效益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調研期間共走訪了1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鯉養殖戶。調研結果表明,三個省份的鯉養殖模式均以池塘養殖為主,采取以鯉或鯉和草魚為主養魚,搭配鰱鳙的養殖方式,養殖水體深度為1.5-2.0米。三個省份的鯉養殖品種略有差異,四川省主要養殖品種為松浦鏡鯉、建鯉和福瑞鯉2號,陜西省主要養殖品種為松浦鏡鯉、建鯉,河南省主要養殖品種為黃河鯉、松浦鏡鯉和福瑞鯉2號。此外,調研發現,目前鯉的養殖利潤相對較低,平均利潤在1.0元/千克左右。而四川省和陜西省近幾年養殖過程中疾病爆發頻率較高,損失較大。

隨后,調研團隊還對河南省民權縣清河源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品加工情況進行實地查看。此次調研得到了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德陽綜合實驗站、西安綜合試驗站和鄭州綜合試驗站的大力協助。

通過此次調研,鯉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對四川、陜西、河南三省鯉養殖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對掌握產業的需求與發展及鯉新品種更廣泛推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