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聯合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13家單位共同承擔的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東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項目在哈爾濱通過驗收。這標志著我國東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
專項驗收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召開,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二級調研員于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韓剛、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蔣亞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玉梅以及項目承擔單位的專家代表共60余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會議。驗收專家組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莊平研究員、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陳家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陳大慶研究員、華中農業大學謝從新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春光研究員組成。會議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科研處處長李紹戊主持。

項目負責人馬波研究員匯報了項目完成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實施的重要進展。驗收專家組對專項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一致認為:項目完成了全部計劃任務和考核指標,驗收材料齊全、數據翔實、分析合理、結果可信,符合驗收要求并同意通過驗收;同時建議持續支持開展東北地區重點水域的漁業資源與環境的常態化調查監測。

東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的實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該專項經過3年調查與總結,基本摸清了東北地區“五河五湖”(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鴨綠江、灤河、查干湖、興凱湖、鏡泊湖、呼倫湖、松花湖)漁業資源家底和生態環境狀況,編制了《東北地區魚類保護名錄》,提出了《東北地區重點水域魚類關鍵棲息地名錄》,構建了東北地區重點水域多尺度遙感觀測技術體系和數據匯交平臺,取得了豐富的基礎數據,填補了東北地區漁業資源調查的空白,采集和保存達氏鰉、哲羅鮭、三角魴、烏蘇里白鮭、擬赤稍魚和梭鱸等珍稀瀕危及重要野生魚類活體親本500余尾。這些結果將為政府部門制定漁業水域資源養護措施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對珍稀瀕危物種的資源恢復以及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