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油亮披紅甲,食堂加菜小龍蝦,南繁北育出成果,肉質鮮美頂呱呱!
9月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食堂餐桌,端上了新鮮出鍋的小龍蝦。這盤小龍蝦,來歷有些說道,生在南方池塘,卻長在東北稻田,是黑龍江所以南繁北育模式養殖的小龍蝦。近日,南繁北育小龍蝦試養喜獲豐收,烹飪后,蝦肉飽滿嫩彈,味道鮮甜肥美,甚至比外地購入的小龍蝦更好吃。未來,小龍蝦南繁北育模式將在東北三省大力推廣,將有更多的百姓吃到東北地區養殖的優質小龍蝦。

東北三省擁有8000余萬畝稻田,260余萬畝池塘,是發展小龍蝦養殖的優良產地,2022年黑龍江省小龍蝦產量701噸,居東北三省小龍蝦產量第一位,但僅占全國小龍蝦總產量的0.024%。小龍蝦產業在整個東北三省漁業中的占比也無足輕重,為什么?苗種供應困難是主因。具體表現在本地自繁苗成本高、產能不足;而產自南方的小龍蝦“移民”到東北之后容易“水土不服”,南方產區小龍蝦苗種運輸到東北地區塘邊成活率高,但下塘7 d成活率低于30%,甚至出現全部死亡現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覃東立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以南方小龍蝦抱籽苗為對象,從水質調控關鍵技術入手,成功解決了南方產區小龍蝦蝦苗進入東北后養殖成活率低這一產業問題。本年度4月份,由江蘇引入的小龍蝦抱籽苗經中間培育1個月,其成活率大于90%。中間培育的蝦苗在本地開展了稻田和池塘養殖示范,其養殖成活率大于80%。
2023年7~9月份,通過南繁北育模式生產的小龍蝦陸續進入捕獲期。經測算,成蝦平均規格35 g/只,最大個體超過80 g。6錢以上大蝦占比達64%。
目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已與本地企業簽訂相關技術服務合同,大力推廣小龍蝦南繁北育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經南繁北育模式生產的小龍蝦將走進東北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