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黑龍江所組織的“鱘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通過線上方式召開,主會場設在所本部視頻會議室,黑龍江所副所長鄭先虎和科研處處長李紹戊分別主持會議。世界鱘魚保護學會主席Paolo Bronzi教授、學會兩位理事危起偉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和Leonardo Congiu副教授(意大利帕多瓦大學)應邀出席。共有來自中國水科院黑龍江所、長江所、黃海所、東海所以及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荊州市中華鱘保護中心、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100余名代表通過網絡視頻參加會議。

鄭先虎在致辭中表示,開展鱘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對于共同探索鱘魚資源養護、利用與可持續發展途徑,促進鱘魚養殖產業技術共享與融通,推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危起偉指出,中國鱘魚養殖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通過科技帶動,僅僅30年的時間,已經在生態養殖、新品種培育、深加工等領域形成獨有特色,推動著產業迅猛發展。期待科技進步繼續為中國鱘魚養殖產業的健康、多元化、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Paolo Bronzi教授作“世界鱘魚養殖現狀及前景展望”主題報告。通過世界鱘魚保護學會在鱘魚養殖領域收集的各國多年數據對比,展望了鱘魚養殖產業前景;危起偉研究員以“中國鱘魚養殖產業現狀及前景展望”為題,回顧了中國鱘魚養殖歷史,分析了中國鱘魚養殖業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中國鱘魚養殖產業發展建議;Leonardo Congiu副教授作了題為“鱘魚和白鱘產品在貿易中的鑒定和跟蹤:對貿易控制和生物多樣性管理的影響”學術報告,分享了其團隊近年來在不同鱘魚種類、純種與雜交種之間鑒定方面的研究成果。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汪蘭研究員、長江水產研究所葉歡副研究員、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有限公司許式見高級工程師、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張穎研究員、王常安副研究員和王若愚副研究員等6位學者分別介紹了鱘魚生殖干細胞移植、活體運輸、種質資源收集、飼料研發、全產業鏈技術研發、熱應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與會專家還就各國鱘魚產業相關的養殖、保護、可持續利用及問題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