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仰視才見的偉大犧牲精神
--緬懷偵查英雄楊子榮烈士
科研第二黨支部 張萬全
一提到林海雪原,我的腦海里立刻就浮現出一片茫茫雪原,一個身著羊皮大衣、肩挎兩支匣槍、表情堅毅的健碩身影,拖著一串深深的腳印迎著朔風遠去,直到成為一個黑點,消失在白樺莽林的深處……
他是傳奇故事《智取威虎山》的主角,他是東北匪巢戰場上英勇無畏和勇敢機智的化身,他以三十歲的青春生命寫就了林海雪原上流傳千古的孤膽忠魂……,他就是偵察英雄楊子榮。
9月8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與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科研第二黨支部、聯合第三黨支部的14名黨員一起,來到了位于海林市東山的革命烈士陵園,一座為了紀念著名的偵查英雄楊子榮而修建革命烈士陵園,一座有著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的革命烈士陵園,緬懷心中的英雄,學習他無私無畏、機智勇敢、敢于犧牲的精神。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山東牟平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1945年底,楊子榮所在的膠東軍區海軍支隊奉命開赴東北戰場,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獎,并被評為“偵察英雄”、“戰斗模范”。1947年,楊子榮化裝成土匪殘部,深入敵穴--夾皮溝,以黑話聯系,以智慧周旋,取得信任并打入隱居地,一舉將匪首“座山雕”張樂山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斗范例。作為“無間道”的正面演繹,其中,需要多大的信心決心勇氣,更需要有多強的隨機應變能力。遺憾的是,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斗中英勇犧牲,時年僅30歲。但英雄卻以其閃電般的生命和短暫的人生,點亮了人民解放事業的天空,用不死的魂魄擎起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或許是和平得足夠久了,記憶中早已經沒有了硝煙和炮聲,也不用再去效仿英雄拋顱灑血了。然而,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一個不崇拜英雄的民族一定是沒有前途的民族,或許這就人們常說的 “英雄不死”的真正含義吧。今天,當自己仰視英雄3.1米高的銅質塑像時,不由得再次被他為了新中國,敢于犧牲一切的精神所震撼。
永遠銘記英雄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畏的精神,珍惜今天幸福安寧的生活,正確理解和對待工作,以英雄為榜樣,鞭策自己永不停步、奮勇向前。
先烈雖已不在,但精神卻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