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書通過記載孔夫子在生活中對其弟子的教誨演繹出一部為世人傳頌的智慧典范。宋代開國宰相趙晉曾標榜說,自己是使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古人對《論語》推崇至極。在兩千多年后的現代社會,《論語》依然能給我帶來一份溫馨的勸導。
初識《論語》,共分為二十章,其中語言描寫樸實無華卻又非常生動,讀來如文其聲,如見其人。此外,《論語》言簡意賅,名言警句俯拾即是,例如“不恥下問”、“和為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等。充滿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一直感動讀者。學而篇中“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使我印象尤為深刻,在每天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這句話一直警醒著我,以此三者日省吾身,這里的“自省”是儒家的一種道德修養方式,它是自覺地對內心世界的一種審視行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目的是為了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為政篇中“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意為先把要說的話付諸實踐,然后按照實際行動去說,便是言行一致,行重于言的智慧。
《論語》的智慧,深藏在每一章中,公冶長篇教導我論人行事,不以境況和遭遇為依據,而以德才學識為標準。顏淵篇教導我在是非得失上,要以仁禮為原則,多自律,對人就多一分光。憲問篇教導我居貧處富是客觀情況,人當順應之,這樣才可不怨不嬌。衛靈公篇教導我若想有所作為,就要廣交仁人智士,互相砥礪,紅有綠,才能顯其艷,花有葉,才能顯其艷,獨善其身和孤立無援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季氏篇教導我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和助人為樂,通俗而洗煉,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境況的真實寫照,亦是人生的美好境界。陽貨篇展現孔子在學生面前公開承認錯誤,折射出一種城市的光芒,反映出一種坦然自若的生活情緒。里仁篇教導我成則善濟天下,戒驕戒躁,敗則修身養德,引訓不餒。子罕篇教導我應有經得起嚴峻考驗的人品,天寒地凍,眾木凋零,唯獨松柏清脆猶存,嚴于律己,克服自我。學而篇教導我孝悌是人之根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對自己內心道德準則的服從。
讀完全書,不禁感嘆,孔子之所以為被稱為圣人,不僅因其為萬代宗師,更因為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崇尚“仁義”、“禮樂”,主張“德治”、“仁政”,他“求聞達,濟天下”的學說,其精煉是驚人的,其高深是共識的,即使評論學生,也是精妙絕倫,幾字見真,無一衍字,字字金玉。孔子不僅教人如何做人、處世、應對進退、待人接觸,更強調對人生的關注和熱愛。正如日本學者安岡正篤認為,《論語》一書,不管什么時候讀,多大年齡讀,都會受到感動,都會從中啟發。《論語》是一部值得認真閱讀、仔細品味的著作。是一份珍貴的遺產,讀后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