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征程,繼承傳承
七十年崢嶸歲月,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前,一批吃苦耐勞、團結奮進的開拓者,來到祖國最北端的黑土地,從蓮花湖到鏡泊湖,從松浦到呼蘭,一代代的黑龍江水產人,開拓求新,艱苦創業,用辛勤的汗水澆筑了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1950年6月,東北人民政府農林部哈爾濱水產試驗場成立,是為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前身;1958年10月,東北人民政府農林部哈爾濱水產試驗場更名為黑龍江省水產科學研究所,;1978年11月,黑龍江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更名為國家水產總局黑龍江水產研究所;1982年10月國家水產總局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更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作為我國北方流域性綜合科研機構、高寒地區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技術依托部門,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承擔著寒冷地區淡水漁業生產技術和冷水性魚類增養殖技術及其相關學科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任務,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凝聚了多支擁有精深理論知識和豐富技術經驗的科研隊伍,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國家水產科技創新基地之一。
作為我國成立最早、北方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淡水水產科研機構,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立足黑龍江流域、三北地區和全國冷水資源分布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經濟主戰場,圍繞漁業科技創新和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淡水漁業特別是冷水性魚類的公益性、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發,著力解決漁業發展中關鍵重大科技問題,為我國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編輯出版的水產科技雙月期刊《水產學雜志》影響力也日益擴大。
經過七十年的不斷努力和建設,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目前已經建立起水產養殖技術、遺傳育種與種質資源、水產生物技術、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漁業生態環境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等8大研究領域23個專業研究方向的學科體系,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室,1個國家級觀測實驗站,1個國家級聯盟,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部級科學觀測實驗站,1個部級研究中心;3個省級實驗室,1個省級研究中心,1個院級重點實驗室,1個院級研究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下設分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哈爾濱市、遼寧省丹東市的渤海冷水性魚試驗站、呼蘭水產試驗場和寬甸水產試驗站3個科研實驗及中試基地。成為了專業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完善的多學科專業研究機構,擁有世界級水準的魚類科學信息,是鮭鱒魚的知識庫、產業技術發展的規范庫,學術人才的培養基地,是國際學術活動的參與者和重大項目的執行者。
在新時期,我們擁有更加優越的科研條件,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同時也是三北地區產業發展的服務者,我們要繼承并發揚老一輩黑龍江水產人嚴謹求實的專研精神、創新精神,端正態度,抓住機遇,投身建設,為水產科研事業承擔新一代責任、做出新一代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