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鱗鲃(Barbus capito),屬鯉科、鲃亞科、鲃屬,主要分布于西亞的里海和咸海水域以及流經的河流,是當地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該魚長可達70 cm,體重12 kg,具有耐鹽堿、食性廣、肉質鮮美、生長速度快等優良性狀。2003年在農業部“948”引進項目的支持下,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首次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野生大鱗鲃,進行了野生大鱗鲃的人工繁殖獲得了魚苗,隨后人工F1代苗種又經過5年的強化培育,2012年實現了該魚的全人工繁殖。同時,研究了大鱗鲃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的性腺發育、繁殖、胚胎發育、攝食、生長和抗逆能力等生物學特性,以及餌料投喂、魚病防治等養殖技術;針對耐鹽堿魚類的繁殖生物學特點,制定了大鱗鲃苗種繁殖和養殖的操作技術規程,通過的大量試驗證明,引進的大鱗鲃完全適合于我國多數中低鹽堿水域,可在鹽度10‰、堿度30mmol/L以下的水體中飼養,是一個很好的人工增養殖魚類品種。2008年至2013年,在黑龍江、天津、河北、內蒙和新疆等低洼鹽堿地區推廣苗種1200萬尾,新增純利潤2800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本研究成果對我國鹽堿水域的開發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項技術2016年獲得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