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科研條件建設十年發展回顧
寫在建所七十周年之際
夏立新
時光飛逝,倏忽十年。
“艱苦奮斗六十載,科學發展創輝煌”,六十周年所慶的號角聲猶在耳;“七十年科技興漁初心不改,新時代繼往開來使命在肩”,七十周年所慶的主旋律又將奏響。
十年來,所的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科研條件建設也伴隨著科研需求的增長和財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從2011年起,本所承擔基本建設項目6項,修購項目21項,救災項目2項,所區及場站供暖改造項目3項,共計獲得國家財政投資17380萬元。十年的時間里,新的實驗大樓拔地而起,魚池、車間等重要實驗條件顯著改善,儀器設備實現更新換代,供暖、道路、圍墻、路燈、監控、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得到應有維護和修復。可以說,科研條件實現了與時俱進,跟上了研究所新時代科研事業發展的步伐。
一、科研實驗和辦公條件發生質的飛躍
2012年,簡歐式風格、5500平方米的淡水魚類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大樓在所區院內落成并投入使用,我所科研辦公面積增加近1倍,極大地緩解了科研實驗空間緊張的局面。寬敞明亮的學術報告廳、玻璃隔斷通透的實驗室、先進的空調及新風系統、配套全鋼材質實驗臺等等,無不彰顯著這座實驗樓的現代化風格。2012年底,廣大科研人員懷著無比歡快的心情喜遷新居。正是在這一強大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我所成功獲批了國家級科研實驗平臺——淡水魚類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成為水科院為數不多的擁有國家級實驗平臺的研究所。本項建筑工程還榮獲了農業部農業優質工程獎。

基因組中心大樓
所區1號樓及試驗車間等科研用房改造于2019年底順利完成。對資源室和生態環境室實驗室進行了頗具現代風格的改造,管理部門辦公室加裝空調,對1號樓所有窗戶進行更換,辦公及實驗條件明顯改善,衛生間改造讓分樓層如廁成為歷史;原有鍋爐房和車庫改成試驗魚養殖車間,所區魚類養殖空間擴大近一倍,同時安裝了一批新養殖設施;在鍋爐房二層專門設計建成了職工食堂,職工企盼多年的食堂終于圓夢。
經過2017年修購資金項目改造,所標本室升級為標本館。館舍面積由原來的150余平方米,擴大到兩層近900平方米,其中,展館690平方米,標本儲存室108平方米,管理室和標本處理室各18平方米,全館加裝了中央空調和新風系統。通過后續標本的收集、整理、陳列等工作,該館將成為集科研、存儲、科普、陳列、交流為一體的多功能標本館。


標本館
2011年,通過修購項目對所區科研3號樓進行了全面維修,為該棟樓宇的整體出租并租上一個好價錢奠定了基礎。
在積極申請基建、修購項目進行所區建設的同時,所里還通過公用經費等渠道籌集資金240余萬元,進行了大門、連廊及院區環境改造,使所容所貌煥發出新的光彩。
二、科學試驗基地舊貌換新顏
十年來,我所三個試驗基地共承擔基建項目3個,修購項目4個,獲得國家財政投資6466萬元。基地科研條件明顯改善,場容場貌、站容站貌煥然一新。
呼蘭水產試驗場(呼蘭基地):呼蘭基地由松浦基地被政府動遷置換還建而來,2010年開工建設,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曾經的松浦基地——松浦水產試驗場,自1954年劃歸研究所到2012年最終搬遷,歷經58年,風風雨雨,滄海桑田,為所的科研工作特別是鯉科魚類育種研究作出了巨大歷史性貢獻,完成了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松浦基地
與此同時,由政府還建的一座新基地——呼蘭水產試驗場在呼蘭河畔應運而生。新建辦公樓1棟,車間及附屬用房4棟,總建筑面積4850余平方米,建設魚池94口共計248.4畝,及鍋爐房、配電室等相關附屬設施;為完善基地功能,所里又陸續申請兩個修購項目,總投資1485萬元,改造建設溫室大棚1座,安裝路燈及監控設備,對部分魚池進行防滲處理,改造場區供排水系統,購建車間水處理及孵化養殖設施等等,使基地面貌煥然一新,功能更加完備,特別是供水系統改造后,引呼蘭河水入場,解決了苗種孵化用水堿度偏高的問題。呼蘭基地從無到有,不斷建設,不斷完善,支撐和服務科研能力及自身發展能力均在持續提高。

呼蘭基地
渤海冷水性魚試驗站(渤海基地):2012年完成了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的實驗樓建設,基地科研辦公用房面積增加一倍多;成功申請總投資2584萬元的“渤海水產試驗基地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中,將成建一座現代化的冷水性魚循環水養殖育種車間;2013年和2016年分別承擔兩個維修類修購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進行了混凝土魚池池壁修復、土池改造與護坡、泉眼和渠道清淤以及車間、供電、道路、大門、圍墻、網絡等維修改造工作。渤海基地設施水平進一步提升,站區環境越來越宜居,為冷水性魚類的科學研究和在站科研人員的日常起居生活創造了更完備、更便捷、更舒適的物質條件。

渤海基地
寬甸鴨綠江水產試驗站(寬甸基地):位于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城南產業園區內,青山環繞,碧水相鄰,是一座新建的科研基地,總投資812萬元。新建了1棟兩層1300余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和1棟1000余平方米的車間,均于2016年建成,其他附屬設施于2017年建成。寬甸基地的建立使我所鯉科魚類科研基地由哈爾濱市(約北緯45度)成功南移至遼寧省丹東市(約北緯40度),為鯉科魚類育種創造了更具優勢的氣候條件,也為丹東地區漁業生產和鴨綠江流域魚類資源保護帶去了國家級科研團隊的強大技術支持。


寬甸基地
三、儀器設備水平提檔升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儀器設備是開展現代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決定著科研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科研工作效率。十年間,我所致力于以儀器設備購置為主的實驗室基礎條件建設,共承擔儀器設備類基本建設項目2項,修購項目13項,總投資6335萬元,采購儀器設備229臺(套)。截止2020年6月底,全所5萬元以上專用儀器設備總計293臺(套),其中100萬元以上 14臺(套),分別是2010年底的4.73倍和2倍。十年間,各學科領域都得到充分武裝,本所科研儀器設備水平邁上新臺階(詳見附表)。
附表:黑龍江水產研究所2010.12-2020.06專用儀器設備明細表
數量:臺/套; 金額:萬元
年 份 |
5萬元以上 |
20萬以上 |
50萬以上 |
100萬元以上 |
數量 |
價值 |
數量 |
價值 |
數量 |
價值 |
數量 |
價值 |
2010年末 |
62 |
2195.79 |
26 |
1895.92 |
18 |
1640.29 |
7 |
1038.77 |
2020年6月末 |
293 |
8312.48 |
117 |
6662.48 |
43 |
4065.50 |
14 |
2271.75 |
四、供暖設施實現清潔能源改造
近十幾年來,大氣污染日趨嚴重,霧霾吞噬了蔚藍的天空,PM2.5污染了純凈的空氣。各地政府均打響了“藍天保衛戰”。我所響應政府號召,分別于2015年和2018年,向農業農村部成功申請專項財政資金共計302.76萬元,完成了所區供暖并網改造,使所區26000余平方米的建筑取暖并入市區集中供熱網絡;在寬甸基地和呼蘭基地分別實施了煤改氣工程,將燃煤鍋爐更換為燃氣鍋爐,寬甸基地還專門接入了天然氣供氣管道,實現了清潔能源供暖。
回顧十年條件建設之路,我所科研條件保障能夠邁上新臺階,是國家財政投入力度加大的結果,是部、院、所各級領導正確決策和關懷指導的結果,是所條件建設全體工作人員不懈努力及所屬各部門、廣大科研人員、基地工作人員鼎力支持的結果。
回顧十年條件建設之路,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一是要堅持一個明確的工作指導方針,即“理清需求,找準渠道,建管并重,支撐發展”;二是要堅持以服務科研中心工作為宗旨,以科研實際需求為導向,做到建有所需,建有所用,最大程度發揮財政投資效益;三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有戰斗力的條件隊伍,并讓這支隊伍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壯大,這是做好條件建設工作的根本保證。
回顧十年條件建設之路,取得了一定成績,當然還有諸多不足。比如,建設規劃不詳實、不具體,項目論證儲備不足,項目前期工作不扎實,過程管理不精細等等。對這些不足,還需要認真分析總結,從中汲取教訓,使其成為我們未來成長的動力。
我們將一如既往,以服務科研中心工作為宗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打造與一流科研院所相匹配的集成化、智能化、現代化的一流科研條件。
攜手同心,未來可期!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