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常玉梅
職稱:研究員
學位:博士
電話:18645105762
郵箱:changyumei@www.tqznxx.com
研究方向:魚類分子生理學
教育經歷:
2005/09-2008/12,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海洋生物學,博士
2000/09-2003/07,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水產養殖,碩士
1996/09-2000/07,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科學系,水產養殖,學士
主要履歷:
2017/01-至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研究員
2011/01-2016/1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
2009/08-2009/12,美國斯坦福大學,發育生物系,訪問學者
2006/07-2010/1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2003/07-2006/07,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研究實習員
科研成果:
一、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代表性論文
(1)常玉梅,閆浩,蘇寶鋒,孫博,張立民,梁利群*,低鹽堿池塘養殖雅羅魚及其雜交種肌肉營養成分分析,中國水產科學, 2017,24(2):332~340
(2)常玉梅,何強,孫言春,梁利群*,孫效文,碳酸鹽堿度脅迫下瓦式雅羅魚血漿游離氨基酸水平的變化,中國水產科學,2016,(01):117~124
(3)Liang LQ#*,Chang YM#, He XL, Tang R, Transcriptome Analysis to Identify Cold-Responsive Genes in Amur Carp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PLOS ONE, 2015, 10(6):e0130526
(4)Chang YM,Tang R,Dou XJ,Tao R,Sun XW,Liang LQ*,Transcriptome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Analysis of Leuciscus waleckii: An Exploration of the Alkali-adapted Mechanisms of a Freshwater Teleost,Molecular Biosystems,2014,10(3):491~504
(5)Chang YM,Tang R,Sun XW,Liang LQ*,Chen JP,Huang JF,Dou XJ,Tao R,Genetic Analysis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daptation in Leuciscus waleckii,Genetica,2013,141(10-12):417~429
二、授權專利
常玉梅,梁利群,唐然,孫效文,竇新杰,一種達里湖流域瓦氏雅羅魚檢測引物及檢測方法,2013. 10.21,中國,ZL201310494896.9
三、標準
四、主要參編著作
參編《雅羅魚》,2016年出版
五、獲獎成果
(1)常玉梅(2/7),雅羅魚耐鹽堿機制及種質開發利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
(梁利群,常玉梅,孫博,蘇寶鋒,任波,張立民,牛立國)
(2)常玉梅(5/12),快速生長轉基因鯉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
(梁利群,孫效文,閆學春,曹頂臣,常玉梅,耿波,王靜,李世國,唐然,吳學工,王曉軍,楊秀)
(3)常玉梅(8/11),主要水產養殖種微衛星標記開發與鯉的分子育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科技進步,省部一等獎,2011
(孫效文,魯翠云,張曉峰,梁利群,匡友誼,曹頂臣,閆學春,常玉梅,耿波,李超,佟廣香)
六、主持和參與的在研項目
(1)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9YFD0900405,生態適應型品種開發與池塘增效養殖技術,2019/11-2022/12,749萬,在研;
(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2019ZD06,幾種水產動物鹽堿適應相關基因功能解析,2019/01-2021/12,100萬,結題;
(3)參加黑龍江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ZD2018008,長鏈非編碼RNA在雅羅魚高堿適應進化中的調控機理,2018/07-2021/07,20萬,在研;
(4)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31602136,高堿脅迫下達里湖瓦氏雅羅魚Rh蛋白介導的轉氨機制,2017/01-2019/12,20萬,結題;
(5)主持黑龍江省自然基金面上項目,C2016070,碳酸鹽堿度脅迫下瓦氏雅羅魚的排氨機制研究,2016/07-2019/07,6萬,結題;
(6)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31461163004,雅羅魚離子調控機制多樣性及耐堿功能基因挖掘,2015/01-2017/12,150萬,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