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日本東京大學農業和生命科學學院Toyoji Kaneko教授的邀請,課題組梁利群研究員和常玉梅副研究員于2012年10月16-21日間赴日本東京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并赴青森縣宇曾利山湖、新白河縣豬苗代湖及林養魚場進行實地考察。
東京大學農業和生命科學學院Toyoji Kaneko教授熱情地接待了課題組成員,并介紹了宇曾利山湖(酸性湖,pH3.5-4)的形成原因,水域地貌及特點,著重介紹了他們在珠星雅羅魚(Tribolodon hakonensis)耐酸生理機制方面的研究結果。梁利群研究員向Kaneko教授簡單介紹了黑龍江所的基本概況、生物技術室研究團隊的科研情況及其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雅羅魚耐鹽機理良種選育方面的研究進展。kaneko教授帶領考察團參觀了他的實驗室及養殖車間,并向梁利群研究員贈送了來自宇曾利山湖珍貴的珠星雅羅魚樣品。
梁利群研究員對宇曾利山湖區周邊的入水口及出水口進行了現場考察。宇曾利山湖區域內空氣中迷溫著濃重的二氧化硫氣味,出、入水口處都有乳白色的礦物質存在水體呈乳白色,而汪湖區的水質清澈屬營養型水體,水質酸性,pH3.5-4。在這種酸性環境下確生存著雅羅魚,是非常值得保存的種質資源。
林養魚場副社長Soichiro Hayashi也熱情地接待了課題組一行,簡單介紹了林養魚場的組成機構及冷水魚養成品種,參觀了養殖場其它3個分廠,包括繁殖基地、養殖基地及游釣中心。
此次交流訪問,一方面與Kaneko教授團隊就珠星雅羅魚耐酸滲透壓調節生理機理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了解他們在這方面研究的技術方法和工作思路,對推進課題組在雅羅魚耐堿分子生理機制的研究進程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耐酸雅羅魚樣品與我國的灘頭雅羅魚和珠星雅羅魚進行遺傳組成比較分析,對揭示雅羅魚物種的種群演化歷程及高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再者,雙方共同探討了有關魚類排鹽、排酸及排堿生理機制的特點及共性,對今后在本領域開展合作研究雙方均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利于雙方開展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