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和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科研人員開展的瓦氏雅羅魚高堿適應Long Non-coding RNAs的鑒定與分析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Long Non-coding RNAs inLeuciscus waleckiiAdapted to Highly Alkaline Conditions”發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566)(https://doi.org/10.3389/fphys.2021.665268)。
鰓和腎臟是負責調節廣鹽性硬骨魚體內滲透環境動態平衡的最重要的器官,為了探索lncRNAs在瓦氏雅羅魚高堿適應過程中的潛在作用,本研究對不同堿度處理下的瓦氏雅羅魚鰓和腎組織進行高通量測序,并結合已有的轉錄組數據對結果深入分析。研究發現大量與顯著差異表達lncRNAs表達模式相關的編碼基因富集于“transporter activity””、“response to stimulus”和“binding”等條目,這些基因與酸堿平衡、離子轉運和氨氮排泄等調節密切相關,表明lncRNAs對相關基因的調控在瓦氏雅羅魚的高堿適應性過程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篩選得到的大量在瓦氏雅羅魚高堿適應過程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的表觀調控lncRNAs,為深入解析瓦氏雅羅魚高堿適應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