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部形態
鱗片較大,具脂鰭,背鰭3 - 4 ,9 - 10 ;臀鰭2 - 3 ,12 - 16 ;側線鱗數76 - 98 ;鰓耙數49 - 68 ;口端位,上頜與下頜等長; 體高,背在頭后一般隆起成弧形,在頭部(上部和側部) 具大的黑斑,在背鰭上具小的黑點。
2、棲息習性
高白鮭可區分為三種類型,即河流型、湖泊型、河湖型三種。
3、溫度適應性
可正常生活在水溫為1-28℃的范圍內,其最適溫度為15-25℃。
4、溶氧要求
能忍受2毫克/升的低溶氧環境。
5、水質和PH的適應范圍
在一般偏酸和偏堿性水中均可正常生長,PH6-9
6、食性
濾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浮游動物,也攝食部分底棲生物。
7、生長特性
當年能生長到200g , 1+ 齡達400g ,第二年達600g ,2+ 達1000g。性成熟個體在6 - 8 月份為強力攝食期,幼魚和非成熟個體的強力攝食期可延長到10 月份,當浮游動物量很低時高白鮭以底棲動物為食或部分肉食,產卵期不攝食。
8、繁殖習性
自然水域中的高白鮭在2+齡, 體長290mm ,體重350g 時達到性成熟,在個別水域,如耶拉夫寧斯湖1 + 齡時達到性成熟,但也有在3 + 或4 + 開始性成熟的,這主要與魚類的生長有關,雄魚通常比雌魚早成熟一年。高白鮭最多懷卵量在85000 粒,最少的僅3000 粒,這主要與體長和體重有關,相對懷卵量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大,同時因環境的不同而不同,湖泊型為63 粒/ 克,河流型為70粒/克。性成熟的魚類經過一定距離的溯河洄游,選擇在河道的礫石質或沙石底水下產卵,產卵期通常在秋冬季。自然河流中的高白鮭一般在11 月下旬開始產卵,湖泊中產卵期比江河遲20 - 30 天左右,產卵溫度為1 -3 ℃,產卵群體性比一般♀∶♂= 1∶1 ,高白鮭卵為微粘性沉性卵,卵粒粘附在河底部的沙石表面。受精卵的孵化期約為100 - 120 天,第二年冰面融化時仔魚孵出活動于產卵場周圍,吞食小型浮游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