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細鱗魚疾病防治技術
一、細菌性爛鰓。
主要發生在魚苗、魚種階段,特別是在魚苗馴化階段易患此病。,早期病魚鰓蓋難于閉合,頻繁開合,鰓絲發紅,鰓蓋變短,嚴重時病魚體色發黑,游動不活躍,反映遲鈍,攝食差,最后鰓蓋處出現絮狀分泌物。一般患有該病的魚體色變黑,游動遲緩,離群,聚集在水流平緩的魚池壁以及池角,攝食停止或下降。由于鰓部大量分泌黏液,致使鰓蓋向外開啟不能閉合,鰓功能發生障礙,妨礙呼吸,嚴重時導致病魚死亡。
治療:硫酸銅500ppm浸泡1分鐘,連續2-3次。
二、細菌性腸炎
癥狀為輕壓魚腹部,有淡黃色膿狀分泌物,解剖病死魚可發現其腸道后端(直腸)充滿黃色液體,且胃內無食物。多發于細鱗魚的最適生長階段一夏季,從幼魚到成魚階段都能感染。早期攝食活動正常,但隨著腸道大腸桿菌大量繁殖,魚開始不愛攝食,輕壓腹部有黃膿狀分泌物。細菌性腸炎發病率較高,多發于魚類生長的不同階段,與飼料質量和飼養管理有密切關系。一般幼魚階段容易控制,成魚階段主要是預防。
預防對策:大蒜素(純品),使用劑量為飼料重量的萬分之1-1.5,每2-3周連續投喂3-5d。諾氟沙星(純品),使用劑量15-20mg/kg魚體重,每2-3周連續投喂3-5d。
治療對策:大蒜素,使用劑量為飼料重量的萬分之3-4,每周連續投喂3-5d,連續用2-3周即可治愈。諾氟沙星,使用劑量30-40mg/kg魚體重,每周連續投喂3-5d,連續2-3周即可治愈。
三、小瓜蟲
鏡檢可在視野內看到非常明顯的梨形蟲體,呈自轉式泳動方式運動。病魚攝食差,體表有淡淡的小白點。小瓜蟲一般寄生在魚體表和尾部,早期不明顯,多發于魚苗階段,早期病魚經常用尾蹭池底。5克前易患此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特別是雨后該病更易爆發。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對大面積暴發的小瓜蟲病起到有效治療作用,采用福爾馬林400-500ppm浸泡20分鐘,連續2-3次。可起到一定的預防及治療作用。
四、疥瘡病
魚種、商品魚、親魚均患此病,在魚的體側或是尾部形成特征性的膿腫病灶,也有膿腫嚴重形成潰瘍的情況。預防與治療:鹽酸恩諾沙星,劑量10-30毫克/千克魚體重,噴灑魚飼料中飼喂,每周連續喂3天,連續投喂2-3周。
五、爛鰭病
主要癥狀是背鰭和胸鰭發生潰爛,早期鰭基部充血,游泳正常,后期鰭條不斷缺損,游泳不平衡、偏向一側,嚴重時期病灶將延伸到肌肉組織,發生潰爛導致死亡。多發于5g以上的幼魚。可使用液態碘制劑進行預防及治療,一般為一般選擇聚維酮碘(10%),劑量是10-15ppm,浸泡15分鐘,連續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