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繁殖
1、親魚的挑選
進入繁殖期后,檢查親魚發育情況,基本確定哪些親魚能夠人工催產,分2-3次檢查,將發育不好的魚排除掉。親魚成熟度鑒別:雌親魚,腹部膨大而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雄親魚:腹部沒有明顯的膨大,輕壓腹部有精液流出。
2、催清產卵及孵化
性腺發育好的進行一次性注射;如果魚的性腺發育遲緩,將進行兩步法注射,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運用濕法受精,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采用干法受精。孵化設備:阿特金孵化器或桶式孵化器。孵化水溫:6—12℃。孵化用水:泉水或井水,排水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所有吸水后的受精卵將被放入阿特金(或孵化桶)內進行孵化,每個阿特金孵化盤內將放置約400-500ml受精卵;孵化桶內可放置20000-30000卵。1—2天用500ppm福爾馬林流水浸泡30分鐘,防止水霉菌滋生。
二、苗種培育
破膜后的魚苗經過15天(水溫11℃)左右的時間,總積溫達到450度日(卵受精后)開始上浮,上浮魚苗全長19.37±1.54mm、體重55.00±14.28mg。人工馴化一般需要30-35天時間,第一周投喂活水蚤,第二周投喂水蚯蚓,第三周投喂水蚯蚓+軟顆粒飼料,第四周軟顆粒+硬顆粒飼料,第五周硬顆粒飼料。馴化期間每天投餌6次,投餌要緩慢、均勻,基本上是超量投喂,每天要清除養殖設施內的殘餌和糞便3次,保證養殖設施的清潔,進水量保持在尾排水溶氧6mg/l以上及魚苗不貼排水防逃網為宜。馴化結束后,魚苗的體重一般在0.8-1.0g/尾,成活率70-80%。隨著細鱗親魚人工養殖和繁育代數的增加,為了節約勞動力和減低馴化成本,可以不使用活餌而完全采用人工顆粒飼料馴化,馴化方式和上述的過渡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個體間生長差異會拉大。研究結果表明,從魚苗的生長速度、成活率、有效發揮養殖設施的效益綜合因素考慮,馴化期間的養殖密度10000尾/m2比較適宜。
三、成魚養殖技術
目前細鱗魚多采用的仍是流水養殖,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配合飼料的投喂頻率和投喂量可根據魚體的大小和水溫的高低進行調整,蛋白質需求以40-50%,脂肪需求以15-20%為宜,該階段細鱗魚病害較少,應以預防為主。